本期目录
精彩摘要
聚焦 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的博物馆展示
让遗址博物馆有声有色——英国考古遗址的多媒体阐释
吴萌
从全球视角看,数字技术正在显著提升着考古遗址的阐释手段和阐释效果。通过对英国约克维京中心、伦敦博物馆的密特拉神庙遗址项目的实证研究,表明多媒体阐释在全面调动博物馆观众的“五感”, 拉近历史的距离方面效果显著。这对我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阐释考古遗址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藏品视野下的不可移动文物管理——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为例
朱明月
遗址本体是考古遗址博物馆最具特色的不可移动文物和特殊藏品。相较于综合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在藏品管理工作中面临一些特殊困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作为我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先行者,多年来深入思考与积极探索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保护、研究、利用,在实践中逐渐形成 “科学管理+全面监测”共同作用下的不可移动文物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了藏品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理论
传承与交流:博物馆视域下的民族文化展示
郭佳
博物馆是收藏、展示、传播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史遗产的“投影机”,也是当代文化的“发生器”。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与文化多样化的趋势,曾经作为静态展示场所的博物馆日益成为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能动性主体。中国的博物馆实践在吸收了西方博物馆模式的同时孕育了以地方民族特色为主题的博物馆范式。因此,对博物馆视域下的民族文化展示进行思考,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必然性。
实践
彩客网彩票:策划“大型特展”的探索与思考——以上海博物馆“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为例
褚晓波
上海博物馆首个自筹资金举办的收费特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成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大型特展。围绕展览引进、主题策划、宣传教育、公众服务、文创研发、运营模式等方面,探索展览的成功密码,并思考上海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愿景与方向,以期为新形势下上海乃至全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新媒体语境下文化遗产传播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张雯琦 杜鹃
新媒体及文化遗产领域的研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围绕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核心主题,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摄影测量、遗产档案、旅游业、教育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文化领域的数字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媒体语境下的文化遗产传播呈现机构、学科整合,媒介、技术融合趋势。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保护相依相存,传播过程中的版权保护及安全管理也逐渐引起研究者及立法者的关注。遗产研究与所在地区的遗产资源、教育资源、经济水平及科研意识有很大关系,受到世界遗产管理机构的影响,遗产工作与遗产教育已呈现出“世遗化”“程式化”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