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精彩摘要
聚焦
我国中小博物馆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焦丽丹
中小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主要指广大基层博物馆,以县级及以下隶属层级的国有博物馆为主,兼含非国有博物馆以及国有企业、高校等举办的非独立法人的国有博物馆,总体呈现出数量多但综合实力弱的特点,这部分博物馆的发展是解决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关键。从中小博物馆的现状分析入手,系统梳理我国中小博物馆的各项数据,讨论其发展瓶颈与现实问题,并结合各地已有的探索实践,为我国中小博物馆提升提供对策性建议。
专稿
长城沿线博物馆建设与长城文化传播研究报告:备案博物馆篇
周小凤 曾晓茵 焦青青 毛若寒 王楚涵 周鼎凯 张朝枝
基于长城沿线739家备案博物馆的统计分析发现,目前长城沿线博物馆数量初具规模,质量稳步提升,建设主体日益多元、展览题材丰富多样,初步建成了以国有、中小博物馆为主体的长城博物馆体系,但仍存在规划统筹不足、展陈题材不全、价值挖掘不够、传播影响不力等问题,亟待加强统筹规划与协同机制建设,加强长城价值挖掘与展示,增强数字化传播能力,提升社会传播影响力,以更好地配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长城文化。
无障碍博物馆相关研究的回溯、现状与展望——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实施之际
安来顺 王秋逸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端于建筑学的“无障碍”概念被引入博物馆领域并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演变,逐渐成为现当代博物馆追求更具包容性和可及性公共文化机构努力中的重要一环。当前博物馆无障碍和无障碍博物馆研究在吸收借鉴其他学科已有成果的过程中,已在残障群体的建筑无障碍和信息无障碍方面取得重大进展,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无疑将进一步巩固这些进展。与此同时,业界和公众可以预期的是,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心将转向博物馆之于残障观众的情感无障碍维度,而以公众利益为轴心的博物馆职业伦理会在其中发挥精神工具的作用。
实践
区域博物馆基本陈列的策划
李建毛
区域博物馆是以既定区域历史文化作为收藏和展示对象的博物馆。区域博物馆基本陈列是特定区域文明进程的综合反映。我国区域博物馆基本陈列的叙事主要有四种模式,即以物证史、以物说史、专题组合式和物质文化史模式。区域博物馆基本陈列的策划过程是对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做深入系统的研究过程,应注意区域与整体的关系、自然环境影响、文物价值的挖掘与展示等多方面的问题。
“泛博物馆”视野下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展示利用研究
田湘萍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大遗址保护的一种新模式,在展示利用中广泛存在“泛博物馆”现象,大多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亦将博物馆作为面向公众展示遗址价值与内涵的重点区域,搭建起连接考古遗址与社会的桥梁。我国目前已公布四批共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泛博物馆”理念的影响下,展示利用总体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但仍存在遗址文化特色欠缺、公众参与路径匮乏、内容支撑不足等问题。基于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文章尝试提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展示利用原则及对策建议。
“雕画汉韵”数字艺术特展——一个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展示模式的创新
邓又溪 郭振 柴秋霞
在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展示的当前模式中,较为明显地表现出数字展示的眼球效应与文化传承创新的持续效应之间合而不融,这使得大部分数字展示面临“数字拼贴”的问题。结合案例“雕画汉韵”数字艺术展的实践经验提出:不可移动文物的原境特征与历史场景,可在数字技术辅助下融入时代场景;观众共时共在的文化体验,通过数字艺术的创作来实现和创新;在与相关作品的互动中,观众能获得对不可移动文物及其历史内涵的主体性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