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越来越成为城市软实力乃至综合实力提升的“新引擎”。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已备案博物馆达到了165座,每15.1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上海正以“大博物馆计划”等为抓手,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之都”,助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目前,上海市“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文博场馆日益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对话世界不同文明的重要平台、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媒介,博物馆事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新态势。
6月27日,《上海市博物馆在地贡献度蓝皮书(2023年)》首发仪式于上海报业集团融媒创新空间举行。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复旦大学、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报业集团、各区文旅(文物)主管部门和50余家文博场馆的领导、嘉宾共同出席。本蓝皮书系复旦大学携手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打造,并经由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和上海世博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且于昨日在全市、全国、全球首次发布。
创新构建“博物馆在地贡献度评价体系”
“博物馆在地贡献度”指代博物馆助力所在城市的软实力提升和硬实力增强,构成了对城市综合实力的短中长期影响力。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集体评估博物馆在地贡献度的惯例,亦未构建相关评价体系。
《上海市博物馆在地贡献度蓝皮书(2023年)》通过第三方评估视角,既聚焦专业化和国际化维度,又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其核心部分“上海市博物馆在地贡献度评价体系”通过近50个跨界指标,包括每万人口拥有的博物馆出入境展览数量、博物馆内人均消费占全市人均文娱消费的比率、博物馆IP授权收入占全市博物馆自营收入的比率等,据此得出“博物馆与高知年轻人‘双向奔赴’”“特展引领全城文旅消费新热潮”“博物馆助力‘文化出海’战略践行”等八大研究结论,既凸显了博物馆赋能区域发展、社区建设和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又为业界、政府、公众等各方决策提供了科学合理有效的依据。
率先开启文博数据治理研究新平台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自2018年启动博物馆与城市协同发展等研究,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博物馆在地贡献度评价的城市软实力提升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专项课题《博物馆在地贡献度评价体系构建及对上海软实力提升的对策研究》等。
此次首发仪式上,复旦文博系和上海世博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同步开启了“文博数据治理研究平台”。平台运营将紧扣首创性、引领性、开放性原则,并紧密结合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推动力,围绕文博人才队伍、智库建设、国际传播、智能媒体等议题进行研究,继而促进多方共同发展。《上海市博物馆在地贡献度蓝皮书》发布也将成为一项持续性工作,并伴有中英文双语版接续出版,以促使“上海智慧”“上海方案”等辐射至彩客网彩票境内外博物馆和城市,继而达求馆-城互利共生。
《上海市博物馆在地贡献度蓝皮书(2023年)》的首发以及文博数据治理研究平台的成立,为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城市流量入口的作用,进而助力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等,提供了重要参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