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从西南来——巴人的历史与文化特展”由山西博物院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宜昌博物馆等5家文博单位联合举办,展览分为“巴人·巴国”“巴人·巴俗”和“巴人·余韵”三个单元,展出青铜器、陶器、石器、玉器、服饰等各类文物近160件。
巴人诞生于江河之滨,活动于崇山峻岭,筚路蓝缕、繁衍生息,肇建了辉煌一时的巴国,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巴文化,影响遍及今川、渝、陕、鄂、湘、黔等地。他与蜀文化一道构筑起长江上游文明的基石,成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人得山水灵性,籍鱼盐之利,能歌善舞,骁勇善战,崇尚力量和勇气,将宗教信仰融入艺术创作中,传递着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对山川河流的依恋。历经千年发展,巴文化逐渐融入中华大家庭。
巴人·巴国
4000多年前,一个以刚勇尚武著称的族群出现于中国西南大地,称为“巴人”“巴族”。他们在山重水阻间开疆拓土,留下了英雄的传奇。
这支古老的族群,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因参与翦商有功,于周初在汉水流域分邦建国,后历经迁徙,占据四川盆地东部开始壮大,战国时达到鼎盛。战国七雄相继称王后,“巴亦称王”,与楚、秦、蜀等国交流密切。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置巴郡,郡治江州(今重庆市)。古老的巴族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巴人·巴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山川万物滋养了勤劳的巴人。中坝、李家坝、小田溪、罗家坝、城坝等一系列考古发现,揭示出春秋战国时期,遍布于今川、渝、鄂、陕等广阔区域的巴人,在山水之间歌舞祭祀、纺织酿酒、渔猎耕种、弄盐采丹的生活图景。
先秦时期,深受周、楚文化影响的巴人还创造出独特的礼仪文化。春秋以降,在秦、楚、蜀等列强环伺下,为了生存奋勇抗争,更造就了“天性劲勇”“质直好义”的民族品性。
巴人·余韵
江河奔涌,时光流转。古老的巴国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经历岁月洗礼,巴人的后裔今何在?还能否找到蛛丝马迹?学者们纷纷将目光聚焦到生活在湘、鄂、渝、黔交界处武陵山区和大巴山区的土家族。他们同样拥有骁勇善战、能歌善舞的基因,随处流露出巴文化的影子,或许成为解开巴人去向之谜的钥匙。
(山西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