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玉石之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出土商周玉器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揭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珍藏的商及西周时期玉器,主要出自河南安阳殷墟(特别是妇好墓)、陕西西安张家坡墓地及山东滕州前掌大墓地,玉器类型丰富,工艺精湛,代表了这一历史时期治玉的最高水平。本次展览的240件展品就分别来自安阳殷商妇好墓、陕西沣西张家坡西周墓地及山东滕州前掌大商周墓地三次考古发掘中。
展览第一单元以“相伴巾帼”为题,主要展示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妇好是商朝第二十三代商王武丁王后的名字。在商王武丁时期,妇好的名字国人尽知。她是武丁宠爱的妻子,主持祭祀,参与国之大事;她也是一位女将军,曾领兵征伐四方,在武丁狩猎之时,陪伴左右。
197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的小屯村发现了妇好的墓葬,这位沉睡于地下三千年的女子带着她昔日的荣华走近世人。与众多已发掘的殷代王室墓葬相比,妇好墓的规模不大,但墓室保存完好,随葬品极其精美,随葬器物共1928件,其中铜器468件,玉器755件,宝石制品47件,另外还有骨角器、牙器及漆器等。与妇好生死相伴的755件玉器,将商代王族对玉器的偏好展现在世人面前。展览选取其中的89件,主要是礼制用玉、装饰用玉及玩赏之玉,按照“以玉载礼”、“兵戈相见”、“精致如斯”三部分予以呈现。
展览第二单元以“贵族灵物”为题,主要展示了陕西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出土玉器精品。陕西省长安区沣河西岸一带相传是周文王的都城遗址。《诗·大雅·文王有声》:“既伐于崇,作邑于丰”。丰京亦称丰邑,周文王伐崇侯虎后自岐迁此,面积约8~10平方公里。现已发现西周大型夯土基址,被认为是西周王室的宫殿及宗庙区。张家坡墓地位于丰京西北部,是目前所发现的西周早期以后丰京内最大的一处墓地,现已发现西周墓葬3000余座。井叔家族墓地即位于此。
展览展出张家坡出土玉器上百件,其中最为特别的是专门为贵族陪葬用的葬玉。葬玉是指为保存尸体而随葬的玉器,西周的葬玉有玉琀、玉握、玉棺饰等,玉面幕(又名“玉覆面”)亦为葬玉的一种,其缝缀在覆盖于死者面部的软质幎目上。玉器的形状与五官中的某一部分相像,正面有纹饰,侧面和背面有对钻的小孔。这类玉器是西周玉器中新出现的一种器类。目前所见最早的玉面幕出土于井叔墓M157(相当于共王时期),西周中晚期盛行,到战国末期一些高等级墓葬或已使用玉衣,玉面幕即被玉衣的头罩所替代。西周时期的葬玉当为汉代金缕玉衣的滥觞。
展品的第三部分主要是来自山东前掌大墓地出土的玉器。前掌大墓地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前掌大村西北约50米处之河畔高地。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西距薛国故城1公里。据文献记载,夏朝曾在这里建立薛国,夏末商初之时,薛服事于商,国君仲虺担任商王汤的左相,在商王朝的建立和统治中起了重要作用。西周时期,薛国服事于周。前掌大墓地即为商周之际薛国贵族的家族墓地。
前掌大墓地先后发掘清理的墓葬111座,出土玉器362件。这批玉器按功能可分为礼器、兵器、工具、佩饰、装饰品及杂器等6类。
本次展览的这批玉器,造型多样,品种齐全。特别是各种动物形象的装饰品,姿态多样,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工艺极为讲究。虽然在地下被埋葬了三千多年,但其光泽多数依然晶莹鲜润,显示出当时的琢玉工艺和抛光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商周时期玉器常运用写实与夸张的手法,轮廓简练,重点突出人物、动物的头部、眼睛和鼻子。大眼、大鼻、大嘴是此时人物、动物的特点。纹饰雕刻技法主要有单阴线刻、双阴线、阳线勾彻和斜刀工艺表现等。每一种图案造型都是由上述基本形式加上镂空、钻孔、浅浮雕等构成。商周时期玉器的礼器功用在祭祀、丧礼、朝聘等方面不断加强,琢玉技术在不断地提高,透雕、圆雕与俏色玉的出现使此期玉器的形制与种类更为丰富多彩,在我国玉器发展史上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君子比德于玉”,国人对玉的喜爱千年来延绵不断,玉的温润质感、柔雅色泽、坚硬质地,以及玉可以带给人们的健康、幸福的观念,使玉器的发展与我国的历史发展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