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指导思想
志愿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先进青年和优秀群体的代表。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始终秉承“传承文化、社会教育”的理念,通过提供志愿服务实践,支持青年志愿者成长,致力于搭建支持青年志愿者个性化发展、传统与现代共融的文化公益实践平台。这也是浙江省博物馆激励和培养公众参与意识,积极探索博物馆联系公众、服务社会的新思路和有益探索。
2017年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共接待观众2899535人次。全年讲解458场,接待人数10100人次,并呈每年递增趋势,越来越多的观众来博物馆更加注重参观的质量,对文物知识的渴求愈发明显。浙江省博物馆现有讲解员队伍人力有限,与观众日益增长的讲解需求不成正比,培养一支强有力的志愿讲解队伍成为当前工作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浙江省博物馆经多方调研、考察兄弟博物馆单位,以及乾隆特展志愿者试点工作积累的有效经验,拟在此基础上扩大讲解志愿者队伍,铺开孤山馆区主题陈列的志愿讲解,并根据不同社会需求分别将队员分为4个小组,每组选拔10人,保证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文澜遗泽”“瑞象重明”“昆山片玉”“漆器艺术馆”四个基本陈列展厅的志愿讲解,以满足社会需求。浙江省博物馆将精心策划,重点培养,为更好的提高志愿者综合素质,使志愿者的培训更具规范性和专业性,从而推动浙江省博物馆志愿者的工作向着更高层次和更广阔领域发展,使志愿者群体成为浙江省博物馆文明、和谐的对外窗口。
二、培养团队构成
紧密结合专业部门及专业讲解员,联动优势,打造一支高质量的专业指导队伍,全面提升志愿者服务质量与意识,从而塑造一支高素质的优秀爱心讲解志愿者团队。
三、学习收获
通过讲解志愿者的培训,将使各位志愿者在“爱心、责任、奉献、认知、服务、素质、团队”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密切讲解志愿者和讲解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联动,加强整个宣教部的凝聚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浙江省博物馆宣教力量。
四、课程内容
(一)通识培训。主要使志愿者具备志愿服务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文化积淀、礼仪涵养,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服务精神和服务能力。
1、形体礼仪培训。内容包括基本姿态、空乘礼仪、芭蕾舞基本动作等。让志愿者具备形体美,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前来参观的社会公众。
2、传统文化培训。内容包括茶文化、插花艺术等内容。引导志愿者感知传统文化和生活相结合的美,培养其积极优雅的生活态度。
3、教育学理论。在博物馆社会教育过程中正确运用教育学的相关理念,可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4、浙博知识、志愿者礼仪、志愿者章程学习。通过对浙博全方位介绍,让志愿者了解浙江省博物馆基本情况,培养志愿者必备的专业素质和涵养。
(二)专业培训。重点讲解能力培训,根据服务岗位的专业要求,依托专业部门老师和讲解员,实施相关陈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前期主要依托专业部门对陈列文物深入、全面的解读,开展通识教育,进行文物知识建构;后期依托专业讲解员,开展讲解技能、讲解实战培训。
(三)讲解实践培训。以展览为单位,通过开展各种讲解考核,竞赛、组织实战演练、开展馆际之间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讲解技能,培养团队精神,营造志愿服务氛围。
五、培训时间安排
2017年12月——1月完成通识培训计划;2月——3月完成专业培训计划。
六、 培训方式
1、集中培训。以浙江省博物馆志愿者管理条例和展览图录为基础,开展学习培训活动。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优秀志愿者典型作专场报告、讲座,通过视频教学的形式,诠释志愿者的意义和各个陈列的文物知识。
2、分散培训。依托浙江省博物馆专业讲解员,两位讲解员负责一个陈列的讲解志愿者。分小组进行讲解实战指导,最后对小组进行考核。
七、 相关要求
1、讲解志愿者培训是提高浙江省博物馆志愿者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环节,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按照志愿者培训方案,创新培训形式,自行组织实施好相关培训内容。
2、前统计报名讲解志愿者的人员服务时间情况,根据报名情况统筹安排培训计划以及后续服务计划。参加培训的志愿者要按时参加各项培训活动,认真做好笔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如遇特殊情况需事先请假。
3、讲解志愿者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为方便管理,为观众提供优质高效的讲解服务,志愿讲解采取分流的服务措施,周二——周日四个专题陈列采取轮流志愿服务,每个陈列安排一天,定时定点,上午10:00和下午2:00各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