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日,第四届“文化100”——常博大讲堂系列公益讲座首讲在常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研究员应邀为常州市民讲述了“中原文明的核心价值”。
中原是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部分地区的地理区域。根据考古发现及文献记载,中原文明从旧石器时代的孙家洞人到王朝时代的金朝,绵延不绝,始终居于中华文明的核心地位
讲座中,田凯从四个方面归结了中原文明的特性和力量:
1、以血缘为纽带的延续性与生命力。
田凯认为血缘关系可分直系、虚拟两种。从裴李岗文化时期的母系氏族社会到仰韶文化中后期的父系氏族社会,直系血缘始终是族群内的主要关系。随着组织形态的演变、扩大,虚拟血缘关系逐步出现,产生了具有政治概念的祖先崇拜和祭祀,氏族发展进入国家。周代实行分封制,中原成为诸侯国分布的主要地区,一些姓氏也由国号演化而来。按照统计,中国排名前100位的姓氏,有78个源自河南。随着历次的民族迁徙,源自河南的姓氏人口占中国汉族人口的80%以上。
2、以中为核心的文化基因的向心力。
中原地处我国东西和南北的交叉点上,适宜粟、稻等农作物生长,裴李岗文化时期就产生了较为完备的早期农耕文明,其中以舞阳贾湖遗址为代表。到了仰韶文化时期,庙底沟类型文化成为中原文明的核心。龙山文化后期,郑州、嵩山、登封、巩义等地罕见地密集性出现十几座城,为王朝在中原地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西周时,“中国”一词出现,指的就是洛阳地区,河南由此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
3、以人为本的质朴性与凝聚力。
中原文化以民生为本,比如它的核心器物鼎,就是一种由平民百姓所使用的食器演变而来,最终成为了王朝地位和政权象征的礼器。它的龟骨文化、用玉体系,纷纷体现着从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中产生礼制、祭祀系统的特征,这与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有着显著的区别。
4、以自然为根本的革新性与创造力。
持续不断地创新力为中原地区的生产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这是它始终保持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据统计,中国古代85项重大科技发明中有30余项均与河南有关,其中天文地理13项中,10项与河南有关,包括汉代张衡的浑天仪、地动仪,北宋苏颂的水运仪像台等等。长期以来,中原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医学、思想、宗教、艺术等领域都居于创新领先地位。
此次讲座对中原文明的核心价值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释,为公众进一步了解中原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提供了帮助,相信公众在观看“中华文明之光——河南博物院藏瑰宝展”时更能领略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