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情,是贯穿古今、跨越时空的永恒主题。
在湖北省博物馆里也有一段段动人的“爱情”篇章。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到湖北省博物馆参观吧!
【爱的见证】
赐婚聘娶——银鎏金封册
?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这件银鎏金封册见证了梁庄王及其王妃之间真挚而深刻的爱情。
梁庄王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子朱瞻垍,生活在永乐、宣德、正统年间,王府位于今天的湖北省钟祥市,朱瞻垍被封为“梁王”,谥号为“庄”。在梁庄王22岁时,20岁的魏氏被册封为梁王妃,他们在一起仅生活了八年,梁庄王便因病去世。在这八年中,夫妻非常恩爱。魏氏于38岁病逝时距离梁庄王下葬已有十年,但她仍然坚持与丈夫合葬,并且选择合葬中最为亲密的一种—同穴同室。
在已发掘的明代亲王墓葬中,封册极少随葬在墓中。2001出土于梁庄王墓的银鎏金王妃封册,铜质髹金,由2块等大的长方形鎏金银板扣合而成,每板长23厘米,宽9.1厘米,厚0.4厘米,重1839.8克。 板内铸有册文88字,其内容主要讲述了明宣宗朱瞻基为其弟梁王选妃,将南城兵马指挥魏亨之女魏氏册封为梁王妃一事。这是王妃魏氏于宣德八年(1433年)被册封为王妃的任命文书,是我国发现的首件亲王妃封册实物。
情谊绵绵——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是郢靖王妃郭氏的珍爱之物,见证了这位王妃为夫殉情的凄婉爱情故事。据记载郢王去世后,郭氏对镜梳妆后自尽,与夫君合葬,生前珍爱的四爱图梅瓶成为其陪葬品。
这件稀世珍宝于2006年在湖北钟祥明代郢靖王墓发掘出土。通体绘青花纹饰,分三组,肩部饰凤穿牡丹纹。腹下部绘仰覆莲纹和忍冬纹一周。腹部主题纹饰为四个菱形开光,分别绘有中国古代四位高士闲情逸致、恬静自然的场景。其故事取材高雅,即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喜爱兰花,兰花为传统寓言纹饰,古人以幽谷兰花喻隐逸之君子;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莲花纹饰以象征身居高位,廉洁奉公,运用莲与廉同音,意蕴"一品清廉"之意;人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著名诗人林和靖一生未婚,痴爱梅花的高雅和白鹤的飘逸;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深爱菊花的傲霜品性,淡泊名利,向往美好的田园生活。
在青花瓷器中,元青花反映人物图案的器物存世较为稀少,有如此精美的四爱人物图案的元青花梅瓶更为罕见。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了解元青花瓷制造工艺及人物图案纹饰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精品,其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器型豪放,胎体厚重,青料浓郁,所绘图案构图严谨,题材独特,画工细腻,优雅精致,代表了我国青花工艺在元代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被湖北省博物馆誉为镇馆之宝之一。
【爱的历程】
鸳鸯嘻戏——斗彩鸳鸯卧莲碗
?
鸳鸯是一种美丽的禽鸟,人们常用鸳鸯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被视为爱情的重要象征。古人写词作诗提到专情之物、比翼双飞,常常会提到鸳鸯。鸳鸯卧莲又称"莲池鸳鸯",此装饰题材象征美好的爱情。早在宋代定窑、景德镇窑、磁州窑器物上即普遍装饰鸳鸯纹。明、清两代的青花、五彩、斗彩瓷器上更是常见鸳鸯纹装饰。
斗彩又称逗彩,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浅淡的青花和釉上彩绘相结合组成的纹饰图案,使得斗彩成为瓷器中的精品。
纳征之礼——“礼聘三金”
我国古代的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其中的“纳征”,指的是男方将聘礼送往女方,又称纳币、大聘等。
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一书中写到,当时富贵人家准备的聘礼,必须送三种金饰给女方:一是金钏,二是金镯,第三就是金帔坠。
梁庄王墓中出土的金钑花钏、金镶宝石镯、金镂空凤纹坠刚好是一套礼聘三金,见证了梁庄王与梁庄王妃相濡以沫,天长地久的爱情。
?
金钑花钏、金镶宝石镯
金钑花钏用宽0.7厘米、厚0.1厘米的金条缠绕成12个相连的圆圈组成,做成弹簧形状,两端以金丝缠绕固定,可调节松紧。花钏为定情之物,俗称“缠臂金”。这对金镶宝石镯与花钏配套使用,它们同时出土于王妃棺内1件漆木匣中。
?
金镂空凤纹坠
金镂空凤纹坠是贵妇霞帔的坠饰,过去人们曾经认为它是香囊。所谓的“金帔坠”就是贵妇霞帔上的坠子。《明史》载,明代皇妃霞帔上缀玉帔坠,亲王妃减等,用金帔坠。这件金镂空凤纹坠的铭文表明它是来自朝廷的赏赐品,连同金钑花钏和金镶宝石镯可能都是亲王礼聘之物。
纳聘迎亲——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漆奁
?
古代婚礼过程—— “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人物车马出行图”形象地描绘了王室贵族纳聘迎亲的生活场景。
1986年发掘的湖北省荆门包2号墓,其墓主人为楚昭王后裔,官至楚国左尹,即今天的司法部长.下葬年代为公元前316年。墓内出土1件精美的圆形漆奁,内装有梳、篦、铜镜、搽粉饰等物品.奁盖的胎体材料为新型复合胎体材料——夹苎胎,上面描绘有一周精美的漆画——《人物车马出行图》,长87.4cm、高5.2cm,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连环画。可能描绘了王室贵族纳聘迎亲的生活场景。
【爱的升华】
天作之和——彩绘凤鸟双联杯
?
凤鸟双联杯是先秦时期新婚夫妇行“合卺之礼”所用的酒杯,以同饮一杯酒来表示婚后夫妻恩爱、家庭其乐融融。
双连杯渊源甚早,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曾发现,形制为杯形、壶形或罐形等。1986年湖北荆门包山2号楚墓出土的这件凤鸟双连杯,造型为一展翅的大凤鸟,其双翅负双杯,2个杯子底部外侧各有一组雕刻为雏鸟状,表达了养育子女的婚姻责任与美好祝福。两杯有孔相通,是用于婚礼上行合卺礼仪用器。它不仅是一件实用漆器,同时也是一件艺术珍品。
【爱的最高境界】
传情七夕 ——琴瑟和鸣
琴瑟和鸣是爱情的最高境界。《诗经·周南·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记载;明·沈受先《三元记·团圆》:“夫妻和顺从今定,这段姻缘夙世成,琴瑟和谐乐万春。”
琴、瑟为弦乐器名,在古代八音中属于“丝类”。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关系和谐、亲密。
?
曾侯乙墓出土的弦乐,有琴和瑟,其中的琴,分别有五弦琴和十弦琴。琴身都是用一块整木雕成,内腔凿空形成共鸣箱。五弦琴上有精美花纹,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背面人形纹饰:人作蹲状,面部有大鼻梁,月牙形的大嘴上翘,双目倒挂,两耳处各有一龙,跨下有双龙。这幅画有可能是《山海经 大荒经》所叙夏后启上天得乐的写照。有专家认为五弦琴为“均钟”,是为编钟定音的工具;其功能相当于现在的音叉和校音器。它既是实用的乐器,也是华美的工艺品。这两件乐器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出土。
?
曾侯乙墓共出土瑟12件,形制与过去发现的战国瑟相同,其主体用整木雕成,所用木料多为榉木。古代瑟的弦数不尽相同,有19弦,21弦,25弦。此墓出土的瑟首尾均有25个弦眼,应为25弦瑟。瑟的尾端浮雕有龙蛇的形象,侧板有彩绘的凤鸟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