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起化石,大家常想到的是恐龙。然而,地球历史数亿年,浩瀚天空与广阔海洋里的生物更为丰富多彩。我们常常见到海里的鱼虾和天空的飞鸟,但是否认识微生物世界的奥妙?远古世界里除了博物馆里陈列的肉眼可观赏的化石,微观世界的生物与化石又是什么样子呢?
2017年8月6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万晓樵教授做客常州博物馆“常博大讲堂”,带来了“显微镜下的远古世界”讲座,带领广大公众认识微体化石。
?
万晓樵教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土资源部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先进个人称号获得者。近年来聚焦于燕辽、松辽、南海北部、西藏、新疆等地区的中-新生代微体古生物与地层学的研究,主要通过生物演化阶段来确定地质年代;用过去生物事件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来恢复地质事件;将微体化石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壳体稳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测试、分析,结合古生态学,来推测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恢复地球环境的演化过程。
此次讲座深入浅出,充分考虑到听众的接受度。具体展开介绍了微体化石的分类和作用。微体化石比芝麻粒小几十至几千倍,借助显微镜才能察觉,如有孔虫、放射虫、硅藻、孢子花粉等等微体生物形成的化石都属于微体化石。微体化石个体虽小,作用却不容小觑,它们中藏着石油、煤炭、天然气以及页岩气的“密码”。 长期的研究实践证明,油气能源的形成与亿万年来微生物的演化密不可分,细菌、藻类、浮游动植物等低等水生动物为沉积盆地中油气的形成提供了母源。
?
微体化石的介绍仿佛为听众打开了一扇鲜为人知的科普之门,互动环节中,听众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不解和困惑之处,万教授耐心地一一给予解答。至此,为配合暑期“回眸亿万年——馆藏古生物化石精品展”开展的系列科普讲座完美收官。
(常州博物馆 文/李敏 图/郇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