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新石器时期有人类居住起,武汉地区便遗留下大量珍贵的文物和重要史迹,辉煌灿烂的青铜器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武汉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包括出土器物和原武汉市文物商店移交传世器物,由于年代久远和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器物已严重残破、变形、锈蚀,其中相当一部分损毁情况极为严重,其蕴含的历史价值已无法体现。
武汉博物馆在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指导下,着力争取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的支持,对300余件(套)亟待保护修复的馆藏青铜器开展保护性修复工作。博物馆聘请了武汉市非遗传承人、著名青铜器修复专家胡家喜研究员作为首席指导,参与项目的保护修复人员主要为本馆及省内外各博物馆的青铜器保护修复专业技术人员。项目实施期间,武汉博物馆多次邀请国内文物保护修复界的专家莅临指导工作,教授修复技术。在此期间,各级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及建议。2016年7月,该项目保护修复工作顺利完成并通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验收。
?
此次举办的“妙手呈金——武汉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成果展”,展出武汉博物馆修复的近200件青铜器,分为“病害·医方”、“如琢·如磨”、“古法·今术”、“人生·追求”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常见青铜器病害及修复原则方法、青铜器的典型修复案例,展示了青铜器修复的工艺和技法以及修复人员的工匠情怀。通过修复流程和工具的展示和各类修复前后青铜器对比,让观众对文物修复工作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青铜器的修复不仅需要“手艺”,也需要对古代的文化礼制,各类青铜器的形貌特点了然于心。本次保护修复成果展中有两件铜盏,器形、大小、纹饰等一模一样,这两件铜盏保护修复前均缺器盖,此外器身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缺。修复人员经过查阅资料和细致比对,发现随州博物馆藏有一件与此盏几乎一样的青铜盏,故同对方商借,以随州铜盏的器盖为模,用铜铸造出了补配器盖,完成了这两件铜盏的保护修复。
同样,在修复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件青铜敦,该青铜敦保护修复前仅存残片5块,且残片变形,经过拼对,发现这5块残片仅能拼出器盖的一部分,于是修复人员将残片逐一矫形,焊接成为一整块,再利用器盖的对称性翻模补全残缺部分。
通常敦这类器物都是上下一致,打开来可作为两件一样的盛食器使用,但这件敦形制稍有不同,它的下半部分是下承三兽蹄形足,而非器盖部分的三环耳。为了补配足,修复人员特意借来麻城市博物馆的一件器形一样但尺寸稍小的敦,以其足为模,通过泥塑、翻模、浇铸,制作出了补配足,并将器物完整器形补全。
此次展览既是武汉博物馆对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工作的阶段性展示,向关心和支持文物保护工作的各界人士进行汇报,也借此向观众进一步展现武汉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面貌。展览将持续至11月。
(武汉博物馆 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