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9日,“大溪——走进长江文明之大溪文化主题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一楼南展厅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博系教授裴安平等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
“大溪——走进长江文明之大溪文化主题展”是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携手湖北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宜昌博物馆、巫山博物馆七家单位共同主办。展览分为长江明珠、鱼米为飨、天琢之美、文明曙光四个部分,展出了380余件文物展品,包含石器、骨器、陶器及动植物标本,配以照片、地图、图表、模型等辅助展品。
长江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众多的史前文化,大溪文化即是其中之一。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现今的重庆、湖南、湖北等省、市均发现了大量大溪文化遗址,伴随着一次次的考古新发现,其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逐渐被揭示。从巫山云雨到淼淼洞庭,大溪先民的足迹伴着江水印刻在千里云山之间,他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和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这一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第一次出现的整合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为全面、系统展示峡江地区、江汉平原及洞庭湖区三个不同区域在同一文化下的不同社会经济形态。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策划、发起了该展,湖南、湖北、四川以及重庆等省、市从事大溪文化发掘、保护、研究、收藏的6家兄弟文博单位积极响应并在展品组织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大溪文化作为一种考古学文化很难被普通大众理解,为了将深奥的考古知识变为普通观众能看得懂、记得住的历史文化知识展,我们在策划展览时,打破了博物馆举办考古学文化展览按类型、分期等设计展览的传统展陈方式,以普通观众的视角来讲述大溪文化,从大溪先民的社会生产、生活、艺术、信仰、族群、聚落等多个方面向观众还原大溪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场景,让展览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容易让观众接受、理解,有助于观众了解五、六千年前大溪先民的原始宗教、社会组织、精神意识等深层次问题。同时,我们也将体质人类学、分子人类学等考古研究新成果以及考古新材料应用到展览中,以回应观众对大溪先民的族属、疾病等普遍关注的问题。
为做好后续研究工作,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选取了展览中部分展品及资料出版成册,并配合展览召开“长江文明与大溪文化”学术研讨会。为配合展览宣传,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还开发了22款7700件文创产品,并紧扣展览主题组织策划了“神秘的大溪彩陶”“大溪中的鱼”2项社教活动,希望通过系列活动,吸引彩客网彩票的观众走进这个展览,了解大溪文化,认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
展览将持续到7月23日,观众都可以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免费参观。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王麒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