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下午,上海鲁迅纪念馆在“树人堂”报告厅举办2017年第二期“上鲁讲座——名家讲鲁迅”。著名作家、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王安忆和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陈思和为听众们带来了一场题为《鲁迅和小说》的精彩讲座。虹口区部分中学教师、共建单位的团员青年、社会观众及纪念馆员工等共计130余人到场听讲。
?
王安忆老师首先谈到她与鲁迅纪念馆的深厚渊源。因受母亲的影响,王安忆自小便常来鲁迅纪念馆参观,对纪念馆的馆藏建制以及这些年的变化较为了解。她认为自己和鲁迅的关系在于小说,因此选择“鲁迅与小说”这一主题与大家进行交流和分享。
?
王安忆认为鲁迅的战斗性格与严肃的形象,使得鲁迅小说作品中不常有人间场景,这一特点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有较大的不同。小说是世俗化的表达,读小说的读者也常怀有世俗心。因此虽然鲁迅的小说写得非常优秀,但数量并不算多,且多以短篇为主。她直言道,自己常常思考鲁迅为何写小说。近来思考的结果是,鲁迅作为一个旧学底蕴深厚的作家,其写小说的动因应该是为了启迪民智,普及白话文,推动白话文运动。
王安忆还从作家自身角度出发,猜想由于对人世的深刻洞见,鲁迅写小说可能较为挑剔小说对象及写作材料,并以自身经历举例,坦言自己最早不是通过书本接触到鲁迅的小说《祝福》,而是经弄堂阿姨、奶妈口口相传。她们口中的祥林嫂只是个凄惨的悲剧角色,是一个世俗的人间故事。而当她真正读鲁迅的小说才发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还有愚昧、麻木、启蒙无望的人物属性。人间故事到了鲁迅笔下有了另一种丑学价值,这种价值承载着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启蒙使命。除小说人物外,王安忆还认为鲁迅与故乡的关系像是一种痛爱,因为鲁迅小说里的还乡故事多不愉快,故事背景也多发生在江南阴冷的冬季。王安忆进一步指出,鲁迅作为小说家的天赋,是善于从感性里攫取人和事,但这一天赋常常让步于启蒙的任务。
随后,陈思和教授接过话题,认为王安忆站在小说家的维度在与鲁迅进行对话,是解读鲁迅的一种新的视角。
?
陈教授认为鲁迅之所以是现代小说的开山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鲁迅不太重复自己的创作,保持了在现代文学方面的开创性,他的每一种小说类型都开创了一种新的流派。例如,鲁迅在写完《祝福》《故乡》这类乡土小说,证明了自己写颓败的故乡景象和人事关系的卓越才能后,转而开始写知识分子小说,如《伤逝》《在酒楼上》等,后又尝试写讽刺小说,如《肥皂》《高老夫子》等。鲁迅的每一次创作都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且每一种类型的创作都影响了当时及此后的一大批作家的创作路径,带出了一个崭新的创作流派。
陈教授认为鲁迅的小说是有生命力的,他的小说就像种子,在其后的日子里渐渐被后来的作家们继承下来。例如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对人性丑恶的描写,在当代作家莫言的作品中可以找到投射。再如,中国现代文学较为缺乏喜剧经典形象,但我们却可以在《阿Q正传》中看见喜剧和闹剧元素。阿Q这样一个荒诞的混混形象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在以正剧为主流的小说界并不多见。余华《兄弟》中的李光头,正是对这一类型的继承,鲁迅小说的意义便在于这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和传承性。
在历时2小时的讲座中,王安忆和陈思和两位教授用生动的语言为听众解读了鲁迅小说的价值,现场听众也近距离地领略了著名作家的风采。讲座结束前,听众踊跃与两位教授互动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最后,上海鲁迅纪念馆郑亚馆长总结道:我们举办这样的对话式讲座,正是希望用言说让大家走近历史人物,尊重历史人物。对于鲁迅这样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我们将永葆敬畏之心,用彩客网彩票更好的惠民文化艺术活动引导大众传承文学经典、弘扬鲁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