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厅里,五彩斑斓的锦布,光洁敦朴的织机,将古老的神话变成人们眼前可见的图案纹饰,叙述着山水相连,心手相牵的故事。
?
在广西博物馆一楼西厅展出的是“桂花与壮太——壮锦太鲁阁锦历史文化展”,。“桂”即广西,“花”即台湾花莲县。一进门,浓烈的民族气息和边关山水的情致便铺面而来。2017年“壮族三月三”期间,在这梦一般的景致里,有出身壮乡的儿女,和来自台湾花莲的太鲁阁工匠在现场织锦,并和现场观众展开友好交流。观众们都在好奇,这“桂”与“花”,这“壮”和“太”,究竟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呢?
?
七年之约,“壮太”结缘
本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始于一场7年前的约定。
2010年,来自台湾花莲县秀林乡太鲁阁著名的织娘连美惠女士,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吴伟峰馆长在厦门相识了。吴伟峰馆长长期以来致力于壮锦的历史及工艺文化的研究,与连美惠女士就织布织锦有聊不完的话题,两人相约到广西考察壮锦。此后连美惠女士会同广西博物馆吴伟峰馆长、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贺定钰女士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多次到访广西的龙州、大新、靖西、环江、宾阳、忻城等地区,详细而深入地考察壮锦的原料材质、工艺技术、图案纹饰和传承情况,大量走访了当地的织娘。通过对比发现,壮锦和太鲁阁锦无论在材质、工艺、图案和功能用途方面,还是当下面临的发展问题,都具有很高的相似度。
2016年,连美惠女士所供职的花莲县秀林乡秀林社区发展协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织绣发展协会就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达成协议,商定于2017年在南宁举办壮锦太鲁阁锦联展,以后也将在台湾花莲等地展出。
?
山水相连,绵密往来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表明,太鲁阁语言属于南岛语系,文献所记载之文身、缺齿(凿齿)、贯头衣、腰机纺纱、父子连名等原始习俗,“似与中国大陆南方原始文化相仿,甚或有完全相同之处。”而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等地,有着独特的南方民族文化。广西与台湾花莲的专家均认为,壮族、太鲁阁虽相隔遥远,但在各自的文化面貌中,相同或相近之处相当多,主要表现在山水文化、民族文化上。两者所处地理环境相似,同属少数民族,织锦是壮族和太鲁阁人民质朴、优雅生活的物质化体现,也是物质生活和文化观念的结合体。
?
广西馆长与台湾花莲织娘的友好约定,也得益于多年来富有成效的桂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广西与台湾花莲同处北回归线,均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多年来两地的结对子交流,已经成为两岸交流的重要平台。以展览项目为契机,还促成了2016年5月台湾花莲县秀林乡公所李春风乡长率团到访广西南宁,而广西博物馆、广西织绣发展协会分别于2016年9月、2017年3月两次组团赴台湾花莲县考察太鲁阁织锦。
“双锦合璧”,文创生辉
展览开幕式上,一匹长达8米的“壮太锦”,由织娘连美惠捐赠给广西博物馆永久收藏。这是连美惠女士用3年时间,提炼整合壮锦、太鲁阁锦的纹饰亲手织成。“壮太锦”,是双方商定将两个少数民族的传统纹样图案相结合,迎合市场需求共同开发的文创产品之一,它不仅仅能在展览中见到,也出现在了日常生活当中。在今年“壮族三月三”期间的桂台歌舞展演中,前来观看表演的台湾花莲县文化局局长特地围上了“壮太锦”围巾,向大家展示了两岸少数民族绵密相连的情谊。
?
“桂花与壮太”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展出至6月30日,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织锦工艺的盛会,更是一次两岸少数民族的真诚对话。来自广西的壮锦,与来自台湾花莲的太鲁阁锦在这里“双锦合璧”,让桂台两地山水文化、海洋文化与民族文化得到奇妙的融合,尽情彰显了壮族与太鲁阁人民智慧碰撞的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