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8日,南通博物苑工作人员历时1个多月,完成10件中小型标本的制作工作,其中哺乳类北极狐、海狸鼠2件,爬行类绿海龟、北美拟鳄龟等3件,两栖类大鲵3件,鸟类三趾鹬等2件。
每年2月底—4月份,正值空气干燥,气温慢慢回暖之际,南通博物苑抓住此时制作的标本易风干、易保存的黄金时节,集中自然部全体力量制作标本。
据了解,标本制作是个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既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也需要对化学物品的掌握,更需要心灵手巧和吃苦耐劳的素养。制作一件质量上乘的标本,大致需要经过测量外形、剥制皮张、鞣制皮张,测量肉体、制作假体、上皮缝制、安装底座、调整形态、通风晾干等流程。
此次制作的标本类别多达四类,体量悬殊较大,最大的绿海龟体重19公斤,全长84厘米,最小的三趾鹬体重仅52克,全长17厘米。除了皮张,都采用酸碱来处理的鞣制法外,其假体的制作因类别不同,而采用了不同的制作方法。如哺乳类,制作难度较大,形体不易把握,在制作假体时,头部采用了石膏翻模法,身体、腿部则根据剥去皮张的形体大小、长短用竹丝分别捆扎造型;爬行类,制作相对容易一些,采用了填充加腿部捆扎造型的方法;两栖类大鲵则是用的发泡雕塑法制作,等等。
本次制作的标本的动物来源多为市民赠送,而市民赠送一直是南通博物苑获得自然标本藏品的一个主要途径,其中爬行类绿海龟、北美拟鳄龟的捐赠人曾先生,利用其开设爬行类科普场馆的有利条件,先后无偿向南通博物苑赠送爬行类、两栖类等动物死体达40件之多,极大地丰富了苑藏。
(南通博物苑 陈玲/文、自然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