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1月28日,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广州博物馆名誉馆长麦英豪先生在广州因病逝世,享年88岁。大师已去,但留下的丰硕成果和精神力量将永享后人。12月12日上午10点,广州博物馆在专题展览厅举办《一代宗师麦英豪》纪念特展,通过展现麦英豪先生鲜为人知的日常生活细节,回顾一代考古学家的大师风范,同时广州博物馆还举办了“麦英豪与广州文博工作”追思会,追思先生的点滴记忆,缅怀一代宗师。
本次展览从麦老生前用品及其著作、照片中挑选了最具代表性的物品进行展出,并邀请到他最亲近的家人、学生、同事、好友齐聚镇海楼,追忆他一生的考古生涯、治学待人的诸多片段,为观众还原一个真实、丰满的考古宗师形象。
一位生活简朴的考古宗师:对旧环保袋和订书机难以割舍
尽管拥有不凡的考古和科研成就,被授予了多项荣誉、享受国家津贴,麦英豪先生仍然不改他一贯简朴的生活作风。观众在本次展览中可以看到早前广州博物馆馆长李民涌曾在媒体采访时提到的“他每次去开会都背着”的那个淡黄色环保袋。原来这个袋子麦老一直带在身边,不是因为特别精美或者是夫人的信物,而是写有“广州?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2013-2016”和印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文帝行玺”印章图案,可见他时时惦记着宣传文物普查的重要性。
麦老对这件环保袋珍爱有加,广州的文物考古工作者都能理解。20世纪90年代以后,麦英豪年近七十,不再担任一般考古发掘项目的领队,但他仍然坚持参加田野考古实践。2003年广州市开展建国以来第四次文物普查,已年过七旬的麦英豪先生一口答应参与普查工作并为领导小组成员。此后三年间,麦老与夫人黎金二人并肩携手,不顾年事已高,顶酷暑,冒严寒,在普查的现场跟年轻人一同摸爬滚打,为文物普查工作积累了丰硕成果。2009年,历时五年编辑而成的《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正式发布,这套共计14卷的浩瀚材料,凝聚了麦老先生和一众考古人员多少的辛勤汗水,观众朋友将从展厅展出的“大部头”中得到最直观的感受。2013年-2016年,国家文物局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以县为基础,对全部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文物开展普查、认定和信息数据登录,掌握可移动文物现状等基本信息。麦老使用的这个环保袋正是广州市普查办在开展广州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时为宣传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而特意制作的。
在展厅现场还展出了麦老生前用过的老式订书机、放大镜、眼镜、笔等文具。尤其是那件灰色的订书机,表面的漆明显剥落,通体处处是磨损和使用的印记,连原有的颜色都已无法辨认。据麦老的儿子麦稼介绍说,这件订书机陪伴了麦老足足有50余个年头。麦稼说从孩提时代起,他就对这件订书机印象深刻,没想到这小小文具竟然伴随父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春夏秋冬,想必经过这件订书机装订的手稿也多到汗牛充栋了吧!
一个有情怀的“考古佬”:喜好收集来自不同遗址和考古地点的石头
作为一个考古学者,麦老除了严肃庄重的一面,也有文艺可爱的一面。展厅中有一处陈列着形状各异的小石块:有罗马砖、捷克石、葡国石,还有云南、东莞、南昆山、神龙溪的石块……这些都是麦老历年踏遍全国乃至世界考古工地时采集回来作为留念的石头。每一块石头上都能清晰地看到,他按考古职业习惯用毛笔或铅笔标注的来源地、工地或工程名称、具体时间,可见他对田野考古的钟情和考古人独有的浪漫情怀。
一个执着追求真相的研究员:相隔千里托人寻找赵佗先人墓
了解岭南历史的人都知道,南越武王赵佗不是本地人,其祖籍为河北真定(今河北石家庄)。为了收集彩客网彩票可比性的资料以进一步研究、考证赵佗孙子、南越文王赵昩的陵墓以及广州的汉墓,麦英豪先生专程联系了石家庄日报社的记者,记者亲自找到了赵佗先人的墓地遗址,并把拍摄的照片发回给麦老。
麦老对年轻人一再强调,在工作中要实事求是,以考古材料说话。为了追求真相,取得一手材料,再麻烦再艰苦似乎也不为过。石家庄日报记者的回信和回发的照片,麦老还小心翼翼地收藏着。
作为一名广州考古工作者和文物保护专家,麦英豪先生为广州考古遗产的保护和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麦英豪先生还是一个有着一定社会影响力仍不遗余力提携后辈的大师,著名书法大家启功、麦华三曾经为他题字,而他也不时给越秀区博物馆、东莞可园、佛山祖庙赠字或对联,激励和提携后辈,时刻关注岭南地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这些珍贵的字句原件都在本次展览中一一亮相。
展览展期为2016年12月12日至2017年1月13日,欢迎广大市民、文物考古博物馆届的朋友们现场观展。睹物思人,麦老先生昔日的谆谆教诲犹在耳侧,他激昂洪亮的话音每每饱含了一代考古学家对这个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关注和呼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精神将感染并激励着每一位为广州建设成历史文化名城的后继者们!
(广州博物馆 邓颖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