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5日,“创意DIY之宫梳名篦”成年人专场活动如期开展,本次活动是常州博物馆“当辛追遇上慈禧”系列教育活动的子项目,吸引了包括社会人士、高校学生等在内的近20名学员踊跃参加。
在“神奇的马王堆汉墓珍品展”和“太后园居——颐和园珍藏慈禧文物特展”中分别展出了木梳、木篦和镀金柄牛角梳子等实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千百年前的梳妆文化。梳篦,又称栉,是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常州梳篦始于晋代,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其声名之盛,在于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清光绪年间,苏州织造府每年来常州定制六十把黄杨梳、六十张象牙梁篦箕进贡宫廷,常州梳篦自此被称为“宫梳名篦”。据传,慈禧太后对于常州梳篦极为钟爱,在清宫《起居注》中记载:“西太后慈禧日梳千次,其悦泽秀缕,容颜焕发”。 2008年,常州梳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把木梳的制作需要经过开齿、划线、锯背、描绘等28道工序,本次学员们要体验的即为相对来说较易上手的描绘这一道工序。在常州博物馆之友、具有丰富美术教学经验的谢双跃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发挥无限创意,小心翼翼地在空白蝴蝶梳上勾线、填色、晕染,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一把把别出心裁、五彩缤纷的蝴蝶梳就在大家手中诞生了。大家争先恐后地把木梳贴在绘有树枝的墙上,远远看去,仿佛有蝴蝶在绿叶间翩翩起舞,意趣盎然。
本次活动将乡土文化与博物馆资源有机结合,一方面有助于唤起公众对乡土文化的重视,增强他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使大家更加珍惜代代相传、脉脉相承的宝贵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能使静止的展览变得生动,让人们对文物的理解更加透彻。此外,活动首次启用有特长的博物馆之友担任指导老师,促进了本馆与社会力量的彼此了解和相互服务,对常州博物馆之友的发展和壮大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常州博物馆 文/张琳 摄/张琳、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