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6月21日,南京民俗(非遗)博物馆面塑传承人钱翠芳老师,在博物馆老茶馆带领南京艺术学院“13非遗班”的同学们领略了非遗项目——面塑的风采,初尝了体验非遗的喜悦滋味。
面塑艺术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它是用面粉、糯米粉等原料制作各种人物或动物形象的汉族民俗艺术,从纹样到配饰集中反应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典型特征。面塑作品不仅使用的材料十分环保,而且使习俗成为一种充实的文化,习俗又为面塑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土壤和空气,最终使民艺和民俗成为一种文化整体的传承。
面塑课程以捏圆开始,钱老师告诉同学们,“捏圆”是面塑的基本功,和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面塑同样需要扎实的基础。捏出的圆要光滑没有裂缝,这样后期制作的面塑才能更加精致。传统脸谱图样是我国传统色彩构图的集大成者,本次面塑课程的素材就是以戏曲脸谱为元素,有花旦有丑角,活灵活现而又细致入微。
一把塑刀、几个彩色面团、一块塑板、一根牙签、一个圆纸盘……,在钱老师的授课中,学生们用灵巧的双手,充分发挥想象,运用触觉和视觉,按照老师的讲解,一步一步创作出精美的小作品。小到面团的揉捏力道,大到面塑的整体构图,钱老师对同学们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在本次学习过程中,令同学们感触最深的就是花旦头冠的制作了,上下堆色左右雕花,利用白色面团与其他色彩面团的中和形成多种色彩,利用横纵线碾压形成小小的花纹图样,这些普普通通的面团很快在同学们和老师的共同协作下,形成了色彩鲜明、表情生动的脸谱作品。学生们初尝了面塑制作的喜悦,纷纷将作品拍摄下来,分享在朋友圈中。
“一印、二捏、三镶、四滚”、“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如今,这小小的面团艺术逐渐走入大众视野,走进大雅之堂,希望这丰富多彩的民间手工艺能够永远的传承、延续下去!
南京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图/李昕、钱翠芳、顾星星
文/顾星星、钱翠芳、刘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