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印痕——宁波博物馆藏当代中国著名版画家邵克萍作品展”将于5月17日在宁波博物馆开幕。展览遴选了邵克萍先生在各个时期创作的71件版画作品,展示这位艺术家的发展脉络,了解中国新兴版画的前进轨迹,欣赏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版画艺术的魅力,让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那一块块木板、一幅幅画面凝结的是中国大半个世纪的“时代印痕”。
邵克萍出生在宁波镇海。1931年,受到鲁迅的号召和影响,毅然执刀投入到版画艺术的凹凸世界,成为新兴版画运动的先驱,开始了他“文艺服务于民族、服务于人民,有益于时代、有益于社会”的版画艺术事业。邵克萍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分别为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神州版画博物馆及法国两次大战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所收藏。宁波是邵克萍先生的家乡,是他终身热爱的土地。2008年他将200多件版画原作、原版及手稿等资料郑重捐赠给宁波博物馆收藏,这是他此生规模最大和总结性的捐赠。
此次展览分为《没有硝烟的战斗》、《艺术家的责任》以及《独树一帜的创新》三个部分,展示邵克萍在各个时期的艺术成就。邵克萍的版画生涯起步于抗日战争,是抗战让他拿起刻刀,投入到抗击侵略战争的行列。这一时期,一大批作品诞生,既有《勿忘这一幕,牢记侵略仇》这种揭露日军炸弹的爆炸、机枪的扫射和罹难同胞惨不忍睹的画面,也有《抗战归来》、《战时运输队》等记录炎黄子孙英勇抗日的历史场面。其时,他的版画技法已趋向成熟,创作了诸如《街头》、《夜阑人静》、《鲁迅画像》及“反内战、反饥饿”运动等一系列著名作品,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后,邵克萍先生迎来了他梦寐以求的创作新时代,主题转向关注建设、关注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欣欣向荣时期,许多相关中国进步的内容成了他创作最重要的主题,形成了他延续一辈子的“作品紧随时代、反映现实生活”的鲜明风格。直至他年迈90,还为祖国神舟五号飞船的登月成功奉上一副套色木刻——《太空凯歌,梦圆飞天》,这也成了他最后的一幅作品。杨可扬先生在评价邵克萍时说:“他将每一件作品赋予积极的思想内涵, 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主观愿望通过一定的题材和形式的载体, 让观众和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彩客网彩票的、有益的东西, 作品或揭露批判旧社会, 或讴歌赞美新生活。”
邵克萍先生版画生涯的另一个注重点,在于对版画艺术的探索、研究与提高。他深谙艺术创作的属性,注重版画技巧的研究。邵克萍早在1954年创作的《田野》这件作品里,就已充分运用了他的个性化套色技巧,在上色和印磨时,加进了丰富的变化,套色版和主黑版有很融洽的结合,使画面富于纵深感,让人耳目一新。后来的《月夜看社戏》、《浦江晨妆》、《围垦之歌》、《南浦建大桥》等很有影响的作品,都典型体现了这样的个性化,收获了成功,为中国套色木刻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主要作品:
作者简介:
百年木心邵克萍
邵克萍,浙江宁波镇海小港人,自学美术。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浙江《民族日报》美术编辑。1940 年开始木刻创作。1946 年参加筹备抗战八年木刻展,翌年当选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理事。1949 年参加筹组上海美术工作者协会,任组织部副部长。后调华东文化部从事年画、连环画改革工作。1954 年调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任业务组组长,现为分会理事。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上海版画协会副会长。他是一位“艺术紧随时代、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为人民服务”的现实主义版画艺术家。1990年曾荣获鲁迅版画贡献奖。
新兴版画运动的先驱
1931年,鲁迅先生在上海发起了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与传统的版画不同,新兴木刻版画从诞生起就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当时的版画是以艺术家和革命者的双重身份出现,以艺术作为战斗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
受到鲁迅的影响和指导,邵克萍执刀进入了木刻版画的世界。邵克萍以木刻版画创作为平台,和著名版画家野夫先后在浙江丽水、福建赤石经办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从事木刻用品生产与编辑出版版画讲义书刊,坚持通过通信联系方式对全国函授班的学员详尽答疑,积极致力于木刻版画的推广,他和杨可扬、野夫合作编写了《给初学木刻者》,以便于广大青年学习版画,壮大进步木刻队伍,培养了不少日后木刻运动和木刻创作的骨干成员。1946 年,他在上海参加了“抗战八年木刻展”的筹备工作。1947 年 邵克萍当选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理事,出任木刻函授班导师,并受聘于交通大学担任课外版画指导,培养木刻新人,为实现鲁迅的夙愿,为中国的新兴木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木刻是“匕首”、“投枪”
邵克萍的版画生涯起步于抗日战争,是抗战让他拿起刻刀,投入到抗击侵略战争的行列。在当时的文艺界,木刻是最直接为革命服务的。曾经作为记者和美术编辑的邵克萍,既是一名画家也是一名战士。 八年抗战中,邵克萍深受鲁迅精神的鼓舞,弘扬鲁迅深沉的爱国热情、坚韧的战斗意志、坚强的硬骨头精神和辩证的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以木刻刀为武器揭露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大肆屠杀中国老百姓,通过木刻这一特殊的武器,动员鼓舞全国民众只有奋起抗战、坚决不做亡国奴,中华民族才能洗耻雪恨,才能重生。
这一时期,一大批作品诞生。既有《勿忘这一幕,牢记侵略仇》这种揭露日军炸弹的爆炸、机枪的扫射和罹难同胞惨不忍睹的画面,也有《抗战归来》、《战时运输队》等记录炎黄子孙英勇抗日的历史场面。其时,他的版画技法已趋向成熟,创作了诸如《街头》、《夜阑人静》、《鲁迅画像》及“反内战、反饥饿”运动等一系列著名作品,影响深远。在《街头》中,胖墩墩的小狗跟着主人招摇过市,同近处衣衫褴褛的小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震撼心灵。而《夜阑人静》中,母亲补衣服的实景和国民党统治下人民悲惨生活的虚景同时出现在画面中,一实一虚,既有内心的斗争,也表达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邵克萍曾说起:他的前半生在旧中国度过,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自己取名“克萍”两字,一是希望能改变萍水漂泊的动荡生涯,二是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地做人、画画、生活,不做浮萍。我国著名版画家、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原副总编辑杨可扬先生,在评价邵克萍时说:“邵克萍同志是一位严肃的版画艺术家, 几十年来一直沿着现实主义道路走过来, 不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 还是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火红年代, 在版画创作上, 始终以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要求自己。对每一件作 品, 他总是尽可能赋予积极的思想内涵, 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主观愿望通过一定的题材和形式的载体, 让观众和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彩客网彩票的、有益的东西, 作品或揭露批判旧社会, 或讴歌赞美新生活。”
邵克萍生前最后的一幅版画作品《太空凯歌,梦圆飞天》作于2004年,画的是“神舟五号 ”主题,那年他虚岁90。木刻的创作过程需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并举,辛苦人所共知,年轻人都会叫累,何况他已九秩之年。他的儿子邵黎阳称:“每每想方设法劝他放弃,他回答只一句话‘这么重要的题材怎么可以不画’。想来,从他24岁时刻了抗战主题的第一幅木刻创作起,到现在,他一生的忙碌一以贯之:以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创作的灵感、体验和思考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坚定地沿着革命现实主义的轨迹,努力提高版画技巧,并使两者得到完美的结合,使作品具有打动读者的艺术感染力。”
邵克萍先生版画生涯的另一个注重点,在于对版画艺术的探索、研究与提高。他深谙艺术创作的属性,注重版画技巧的研究。尤其在版画发展到套色木刻阶段,他融汇中西绘画经验,建立了自己个性化的风格,为中国套色木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宁波是邵克萍先生的家乡,是他终身热爱的土地。2008年他将200多件版画原作、原版及手稿等资料郑重捐赠给宁波博物馆收藏,这是他此生规模最大和总结性的捐赠。今年是邵克萍先生诞辰100周年。宁波博物馆特此遴选了邵克萍先生在各个时期创作的71幅版画作品,展示这位艺术家的发展脉络,了解中国新兴版画的前进轨迹,欣赏他为之奋斗一生版画艺术的魅力。让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那一块块木板、一幅幅画面凝结的是中国大半个世纪的“时代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