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7日,由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和上海纺织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绚彩中华——中国少数民族织染绣文化展”在上海纺织博物馆正式开展。此次展览是两馆为共同庆祝第40个“5.18”国际博物馆日而特别推出的一个全新展览,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少数民族织染绣文化的展览。
纺织、印染、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艺,中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织染绣技艺经验,成为其中的华美篇章。被誉为中国纺织业的始祖,元朝的黄道婆,正是将海南黎族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加以改进传播到内地,而把我国的棉纺织技术推到了当时世界的高峰。而南方不少少数民族织锦的形成得益于成都蜀锦、南京云锦等的高超技艺。在唐代就已闻名于世的蜀缬对大理白族的扎染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地各民族织染绣技艺的交流和延绵,共同为中华文明披上五彩盛装,绘就了锦绣中国的瑰丽神奇。
中国少数民族织染绣文化,因少数民族居住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差异,无论从工艺制作、色彩处理,还是图案构成、纹样寓意,表现都极为丰富。天然材料的就地选择,经线纬线的穿梭交织,染色印花的特色装点,以针代笔的精美绣画,重重造就,幻化得绚丽多彩。
展览共展出展品164件/套,是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数万件藏品中精选而成。展览分三个单元呈现:“编经织纬——中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染色印花——中国少数民族印染工艺”、“刺缀运针——中国少数民族刺绣艺术”。展品包括集黎族纺织染绣技艺之大成的清代黎族龙被;工艺精良的清代藏族如意云纹挂毯,呈现出云蒸霞蔚、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蕴含盛世之象;用图案区别年龄和性别的彝族蜡染衣;能把宗族故事和村寨环境蜡绘其上的布依族衣裙;流动飘逸、别具一格的维吾尔族扎染丝织品艾德莱丝绸;能用针线描述族群记忆、古老传说的苗族绣衣;技艺独特、表达美好心愿的水族马尾绣背儿带,等等。这些作品,大多出自少数民族村寨的普通人,一代代人口传心授,指尖织就经纬,纹中暗藏乾坤。其价值无法用商业社会的标准来衡量,而是倾注了生活热情的闲暇手作,处处融入了一个手工艺人的极致专注,透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
然而技艺的养成是漫长的,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存在于世代相传的继承活动之中。在高科技和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其千针万线、千丝万缕的繁复与规模化生产需要显然不相适宜,人心浮动,少数民族传统织染绣工艺正在慢慢远离生活。通过此展,衷心希望全社会都能够对这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彩客网彩票的关注,而不要任其辗转流逝,濒临失传。
展览将持续至7月16日,向社会免费开放。
前 言
纺织、印染、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艺,中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织染绣技艺经验,成为其中的华美篇章。被誉为中国纺织业的始祖,元朝的黄道婆,正是将海南黎族的纺纱、织布等技术加以改进传播到内地,而把我国的棉纺织技术推到了当时世界的高峰。而南方不少少数民族织锦的形成得益于成都蜀锦、南京云锦等的高超技艺。在唐代就已闻名于世的蜀缬对大理白族的扎染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地各民族织染绣技艺的交流和延绵,共同为中华文明披上五彩盛装,绘就了锦绣中国的瑰丽神奇。
中国少数民族织染绣文化,因少数民族居住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差异,无论从工艺制作、色彩处理,还是图案构成、纹样寓意,表现都极为丰富。天然材料的就地选择,经线纬线的穿梭交织,染色印花的特色装点,以针代笔的精美绣画,重重造就,幻化得绚丽多彩。这些作品,其价值无法用商业社会的标准来衡量,而是倾注了生活热情的闲暇手作,处处融入了一个手工艺人的极致专注,透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
走进《绚彩中华——中国少数民族织染绣文化展》,走进一个多彩多姿用针线编织的艺术天地,走进一个充满清新洋溢母爱亲情的感情世界,走进一个用自己双手来表达纯朴内心的愿望空间!
第一单元 编经织纬——中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
纺织,即纺纱和编织的技艺。中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历史悠久。考古资料表明,早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新疆就有人使用纺轮纺纱捻线。宋代时新疆的回鹘人就以善织“克丝”闻名。南方如壮族、侗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织锦在唐代就已有盛名。已有三千余年历史的海南黎锦更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因其品质精良历史上多次被纳为皇室贡品。
?
受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的纺织各具特色。北方和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当地少数民族畜牧业发达,织品以毛纺织居多,风格较为豪放。南方气候温暖潮湿,利于各种作物生长,少数民族多从事农耕经济,织品以棉麻为主,细腻精致,也有各类藤竹草编的物品,简约古朴。中国少数民族纺织技艺种类多样,如棉麻纺、毛毡擀制、牛羊毛编织等,程序繁复,劳作繁重,而所用工具却简陋,如纺锤、纺车、筘、织机等,多为使用本地原材料自制。
一梭声尽重一梭,玉腕不停罗袖卷。聪颖智慧的人们在满足于生活之需时,追求美的境界,制成风格不一、纹样多种、色彩缤纷的各式织物。
编经织纬,使最天然的材料超越形式而拥有灵性!
如意云纹挂毯
藏族 西藏拉萨
清代
长187厘米 宽91厘米
丝、毛质
如意云纹挂毯织造工艺精良,如意云纹与十字宝珠、银锭、珊瑚枝、古钱、方胜、海螺等八宝组合的如意八宝纹为装饰元素,并以重叠缠绕、上下穿插、 四面延展的构图,不拘一格地变形,形成了气韵灵动的龙纹图案。漫天缭绕的云气象征高升和如意。整幅挂毯呈现出云兴霞蔚、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蕴含盛世之 象。
黑底彩花土家锦
土家族 湖南龙山
20世纪50年代
长120厘米 宽42厘米
棉质
土王一颗印纹织锦被面料。“土王”即土司。在土家族村寨中有土王庙,祭祀历代土司;举行大型庆祝活动时,跳摆手舞之前要祭祀祖先、土王。在土家 人的心中,土司是一方的统治者,是土家先民的首领,而那些领兵抗敌的土司更倍受后人敬仰,因此为了纪念那些在民众心中有极高威望的“土王”,人们用织锦的 方式来表达对祖先英雄的敬重。
第二单元 染色印花——中国少数民族印染工艺
染色,即是用染料按一定的方法使纤维或织品获得颜色的加工过程。印花,则是在织品上印上各种颜色的花纹图案。中国少数民族印染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新石器时代,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人,就已能将毛线染成黄、红、蓝等颜色。在中国南方,文献记载苗瑶先人在汉代时便已用蓝靛和黄蜡在白布上染织斑布。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印染工艺有靛染、扎染、蜡染等。染色材料多来自天然的矿物和植物,如朱砂、石黄、蓝草、水马桑、黄栗皮等。在南方,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瑶族几乎家家种植蓝草,靛染织物,有“蓝靛瑶”之称。位于苍山洱海之间的大理,是我国扎染最具规模的地方,大理白族的扎染艺术,代表了中国现在扎染的技艺水平。苗、壮、侗等民族的妇女多擅长蜡绘艺术,只用一把硬而冷的蜡染刀,沾取融化的热蜡,却点绘出最柔美的线条和图案。在北方,新疆的维吾尔族创造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丝织品,艾德莱丝绸,经过了四十余道工序的扎经染色工艺,纹样流动飘逸,实现了其他织物达不到的特殊效果。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睿智勤劳的匠人在织物上任凭自己的喜好而作,或是单一沉静,或是五彩斑斓,或是古朴典雅,或是活泼灵动。
染色印花,使织物在生活中由实用而走向艺术!
麻公妈蜡染刺绣贯首衣
彝族 广西那坡
20世纪50年代
身长109厘米 胸围97厘米
棉质
白彝支系里有麻公爸和麻公妈,汉语称头领和夫人,每年由族中群众推选出来,主要负责节日或祭祀活动的筹备、指挥、主持等,有专用的特殊礼服。麻公妈服为套袍式样,即不开襟,穿时由圆洞套下。由蓝靛染成的蜡染布制作,蜡染图案有日、月、星、辰等, 彝家称为“龙凤图”。该衫只在跳弓节时穿着。
女盛装
苗族 贵州黄平
20世纪40年代
棉质
苗族革家支系女盛装,独树一帜,显得飒爽英姿,包括红缨珠帽、花冠帕、贯首铠甲式披肩、蜡花衣、围腰、围裙、百褶裙等,都贯穿着蜡染花纹图案。
革家人蜡染在先秦两汉时期便出现在史料中,以图案均匀、疏密相间、花纹别致著称于世。蜡染蓝底白花,花色亮泽如银。多取日光、云纹、水波、铜鼓、藤及花鸟虫鱼图案,其纹样以双线勾勒,构图多为向心式,即以圆形或十字形为中心,带有明显的太阳崇拜痕迹。
?
第三单元 刺缀运针——中国少数民族刺绣艺术
刺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在面料上运行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图像或文字的工艺。中国刺绣历史悠久,传说尧舜禹时代就开始在衣裳上作画刺绣了,文献中记载帝舜令禹在衣裳上绘绣十二种图案作为君王礼服的纹饰。
中国刺绣工艺极为发达,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四大名绣斐名中外,其高超技艺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边少数民族刺绣工艺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普遍流行着刺绣,苗族、彝族、侗族、白族、羌族、满族、土族、柯尔克孜族、裕固族等众多少数民族女性以此为喜好,并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多种刺绣技法,如水族妇女用马尾配丝线的马尾绣,哈尼族妇女喜绣饰银泡,苗族女性将锡片进行串绣,还有土族的盘绣、哈萨克族的毡绣等等。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聪明灵秀的刺绣艺人凭自己的生活积累及艺术修养,在布面上挑绣各种图案,有滋润万物的日月星辰,有大地自然的种种万象,有民族崇信的远古图腾,有族群历史的文化记忆。
刺缀运针,用一双连接心灵的手讲述故事!
锡绣围腰
苗族 贵州剑河
民国
长55厘米 宽20厘米
棉、锡质
苗族独有的锡绣技艺主要流传在贵州省剑河县境内的苗寨中。锡绣以藏青色棉织布为底布,先用棉纺线在布上按图案穿线挑花,然后将金属锡丝条绣缀于图案中,再用蚕丝线在图案空隙处绣成花朵。其核心图案犹如一座迷宫,充满强烈的神秘意味。锡绣图案为高度抽象的几何纹,有人认为这是先祖“蝴蝶”的变形,显示对祖先的崇敬,有人认为这代表家园、农田,也有人认为这是类似文字的表意符号,记录民族的心路历程。
马尾绣背儿带
水族 贵州三都
清代
长95厘米 宽166厘米
棉、丝、毛质
马尾绣背儿带在水族生活礼仪中具有特殊意义,如水族女子出嫁后,生育第一个孩子时,马尾绣背儿带作为富贵吉祥的象征,是娘家人探视新生儿的必备礼物。上部绣一只大蝴蝶。黑色缎料正中绣一轮圆月,月亮中绣有桂花树,月亮周围绣有火焰纹表示光亮,月亮上下绣有两只大蝴蝶,左右各绣一只老鹰。各种吉祥图案表达祈祷保佑子孙健康多福的美好心愿。
?
结 语
手工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做手工的人的温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织染绣,乃是做手工的人,取自天地,赋予时间,融入情感,才有这缤纷一片。然而技艺的养成是漫长的,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存在于世代相传的继承活动之中。在高科技和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其千针万线、千丝万缕的繁复与规模化生产需要显然不相适宜,人心浮动,少数民族传统织染绣工艺正在慢慢远离生活。
可正因为其无可替代的价值,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涉及少数民族织染绣门类的30多个传统美术和技艺的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这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但也显现出其在当下的困顿。
中国少数民族织染绣,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智慧的象征,精神的结晶。我们衷心希望,全社会都能够对这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彩客网彩票的关注,而不要任其辗转流轶,濒临失传。
走进中国少数民族织染绣,追寻民族文化的回归,体味生活的脉脉温情!
?